【古典音乐】四巨头《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 1998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eethoven - Triple Concerto In C, Op.56
演奏家:大卫·奥依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小提琴
协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发行时间:1998
发行公司:EMI
唱片版本:荷兰版
唱片编号:724356695429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包含两部伟大的作品。几位大师的演绎是如此完美,使得这张唱片堪称同曲目中永恒的经典,勃拉姆斯作品的诠释也是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留声机》杂志)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是1969年的演奏录音,由大卫·奥依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Rostropovich)和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合作演奏,卡拉扬(HERBERT VONKARAJA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协奏的录音版本。就演奏中表现出的庄严精神的感觉以及栩栩如生的、活力充沛的管弦乐队演奏而言,在管弦乐队的演奏方面,柏林爱乐乐团的表现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一种辉煌灿烂的彩虹般的音响效果。同时,当独奏家的演奏进入时,他们的演奏呈现的是出色的质朴与谦和之感—几乎是一种敬畏感。罗斯特罗波维奇在慢乐章中的演绎营造出卓越的崇高意境:虽然这个段落只有五分钟左右,它营造出的那种沉醉般的沉思冥想却是无限的。
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是指挥大师塞尔与奥伊斯特拉赫、罗斯特罗波维奇共同合作演奏的,也堪称是梦幻组合。奥伊斯特拉赫温柔、优美的小提琴加上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白热化、大幅度之大提琴使这个版本成为历史性的名演,两位大师的精采合奏将乐曲的细部表现的很透彻,而且洋溢着鲜艳的感觉。那种惊人的凝聚力与解放感,着实出类拔萃。塞尔更不愧为协奏曲指挥大师,他以清晰的笔编刻画出锐利的音乐本质,并赋与坚实的结构。听他们的演奏,就会清楚地感觉出是勃拉姆斯的音乐。
=========================================
贝多芬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乐队而作的《三重协奏曲》(作品56号)与那些具有反映历史重大题材与博大精深充满人类至爱、每个音符都迸发着思想火花的交响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
这首《三重协奏曲》创作于1803年。当时愤世嫉俗的贝多芬在写作他的《英雄交响曲》的同时,又要为取悦于他的一位贵族学生同时也是他的主要经济赞助人鲁道夫公爵而创作。这位鲁道夫公爵曾经当了贝多芬20多年的钢琴学生,在此期间他曾经给予过贝多芬以极为丰厚的报酬与物质资助,从而使贝多芬能得以减轻生活的重负而专心从事作曲并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的惊世骇俗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讲,鲁道夫公爵的善举确实值得称颂。贝多芬为了感谢公爵遂决定创作一首作品题献给他, 以示回报。运用什么体裁写作使贝多芬大伤脑筋,虽然当时公爵已做了贝多芬多年的学生, 但据资料证实,鲁道夫公爵的琴艺仍属极为一般。贝多芬为了让这位特殊的学生能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社交场所中具有显山露水公开上台演奏的机会与能力,于是在反复思量后便决定采用以三重奏协奏曲的形式来进行音乐创作。
在这首作品中, 贝多芬将室内乐纤细温暖的重奏形式与大型的具有磅礴气势的交响性协奏曲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新形式。虽然这一形式并非由贝多芬所创立, 并且这首乐曲的艺术成就和音乐价值在音乐史上也不能算做是经典之作,但是它的问世及音乐表现力的充分展现, 却为以后的浪漫主义创作拓宽了思路、树立了典范。
贝多芬选用三重奏协奏曲的形式来写作道理很简单, 如果依照传统的形式由钢琴家主奏, 乐队协奏的套路来写, 鲁道夫公爵的琴技恐怕实难招架,但是如果以三重奏的面目出现, 只要钢琴独奏的分量不要过重, 相信他还是能够胜任的。为了能让这位公爵过一把演奏瘾,而且音乐听起来还能唬得住内行人的耳朵, 于是贝多芬便别出心裁地写了这首组合奇特的三重协奏曲, 其中钢琴部分是最为简单的,而小提琴与大提琴声部的演奏则正相反, 技巧艰深、复杂, 一般水平根本无法演奏, 从这一点我们便可看出贝多芬用心之良苦。如果仔细琢磨,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在这首协奏曲中没有通常的华彩乐段,这在当时风行的演奏中必定要有器乐家大展其绚丽技巧的年代简直是不可思议。这也是由于贝多芬怕华彩乐段使鲁道夫公爵尴尬,故而索性不写。为了能让公爵在演奏中享受到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而不是你来我往互相配合彼此呼应的重奏平等合作关系,贝多芬又煞费苦心地以二重奏的效果来处置这三件乐器的水平对置.他在写作中独具匠心地将钢琴单独为一声部,小提琴与大提琴二者合为一部的安排, 在音乐表现中就形成了二重奏的结构, 这样, 钢琴就有不少的独奏乐段得以傲视群雄,尽情地自我表现。其实, 这样的布局虽在构思时曾让贝多芬大伤了一通脑筋, 但是在写作时却又相对简单了许多, 因为如果要三种乐器等同对待,那么每件乐器单独呈现的机会就要求是对等的, 那样或许音乐非常好, 但是鲁道夫公爵却无法演奏.如若公爵无法演奏,写作此曲不是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吗?
贝多芬为了既能遮掩鲁道夫公爵的演奏缺憾, 又不让乐曲听来技术过于简单, 于是他便来了个重心偏移,将钢琴演奏技术不足的份量统统强加给了小提琴与大提琴使之得以弥补, 特别是大提琴声部,为了要能让大提琴的琴音不被乐队及两位重奏乐器压住, 贝多芬还特意在写作时将大提琴的音域置于高音区,这样演奏上的难度无形之中便加大了许多, 真是代人受过啊!
==========================================
勃拉姆斯《a小调双重协奏曲》,由于它出色的创作和悦耳的旋律,成为了最著名的双重协奏曲之一。这是勃拉姆斯所创作的最后一部大部头的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管弦乐创作最成熟阶段的作品。
勃拉姆斯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的风格,那就是在浪漫主义的内容之中,求诸贝多芬等先贤,显现出典雅、深刻的古典主义气质。整部作品旋律优美,情绪跌宕起伏。
第一乐章中,先由大提琴以其较低沉的音色奏出有狂想性质的乐段,乐思在经过发展之后,独奏小提琴加入进来。随后,多彩的二重奏便表现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精彩。它们时而与乐队交替,时而又游离于乐队的协奏之上,就像一对海鸥在海浪中飞翔嬉戏一般,自由自在。
第二乐章音乐旋律优美,但却带有几分忧伤和暗淡的色彩。小提琴与大提琴重奏的美感体现出勃拉姆斯对约阿希姆友谊的深情描绘。
第三乐章是一个快板乐章,音乐旋律充满了匈牙利回旋曲式的叠句特征,它以一种难以抑制的欢乐情绪在大提琴上奏出。随后小提琴也加入复奏,最后全曲在一种急风暴雨般的热烈氛围中辉煌结束。
专辑曲目:
01. Beethoven - Triple Concerto In C, Op.56 - I.Allegro
02. - II. Largo
03. - III. Rondo Alla Polacca
04. Brahms - Double Concerto In A Minor Op.102 - I.Allegro
05. - II. Andante
06. - III. Vivace Non Troppo
下载地址:
【古典音乐】四巨头《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 1998[FLAC+CUE整轨].zip: https://url27.ctfile.com/f/9388027-546122018-e92107 (访问密码:559675)
(访问密码:55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