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生平简介评价如何(历史上杨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度,出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的湖南,从小就热爱读书和思考。随着时间推移,在他17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更是在一年后直接提名举人,这样的才学放眼整个古代,也鲜有人能够比肩,如果不出意外这一定是一个朝廷大官。
“奇人”杨度:助袁称帝,杜月笙幕僚,周总理情报员,56岁去世
中华上下五千年,能人辈出,因此出现一些极其超前的人士也是不足为奇。比如说我们现在公认的"穿越者"王莽,就是一个非常超前的人。
而王莽这样的疑似穿越者并不少见,就在近代史上,就有一个奇人,他每次出山似乎都能够算准中国下一个掌权人是谁,在民国时期扮演了极其丰富的角色,时而晚清重臣、时而军阀、时而国民党人、时而共产党人。
他的名字叫做杨度,可谓是近代史上的“黄金配角”。他曾辅佐过或结交过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汪精卫、蔡锷、张作霖、孙中山、袁世凯、李大钊、杜月笙、周总理等人。
“黄金配角”杨度
杨度,出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的湖南,从小就热爱读书和思考。随着时间推移,在他17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更是在一年后直接提名举人,这样的才学放眼整个古代,也鲜有人能够比肩,如果不出意外这一定是一个朝廷大官。
在他21岁的时候,名儒王闿运看中了他,将其收为弟子,说到名儒王闿运那真的是不得了,他这个人修习的不仅仅是儒家经典,而且还精通“帝王术”!这是什么东西呢?
简单来讲这就是教导以前的太子如何当皇帝的一门"术",可以算是非常犀利的权谋之术。
杨度拜入门下后,很快就被这门"心术"吸引住了心神,在他的苦心孤诣之下,帝王心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民间也有流传说他是帝王心术的最后传人。
不过,学习帝王心术也是有巨大的弊端的,首先帝王心术是需要心思去推演的,而且他注重工于心计,所以非常劳心费神,其次就是帝王心术的受众是称帝的人,如果投资失败那就没有用了。
所以,种种因素的叠加,杨度没能活过六十岁,在五十六岁的时候就因心力枯竭而死,让人无比的惋惜。但是他的一生,却无比精彩,整个近代史都有他的身影。
大人物背后的人
他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在十九世纪末,那个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带头,发起了赫赫有名的公车上书,而这个杨度又初出茅庐不怕虎,也在人群之中支持康梁的上书,从此他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
后来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算准日后的中国顶尖人物都在日本,他火急火燎地自费去到了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和黄兴成为了关系不错的同学,不久后他回了趟国。
由于留学生的身份,他又结识到了张之洞,顺便还考了清朝特科进士一等(他又名列前茅)。
随后他又返回日本,由于之前大家都收到了他考上进士的消息,于是纷纷来祝贺他,在这里他和汪精卫、蔡锷这些日后的大牛交上了朋友。
擅长搞关系的杨度自然不会忘记一个大人物,那就是还没有成名的孙中山先生。虽然他那个时候并不看好孙先生的革命,但是作为投资,他还是介绍了黄兴给他认识,这也直接促成了同盟会的建立。
而孙先生则无比欣赏他,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可是,帝王心术的传人杨度一心想辅佐的,是皇帝,而不是其他人。
很快,杨度的目标就放在了袁世凯的身上,此时的袁世凯也还在担任总督,而杨度就已经看到了他身上的潜力,所以他费尽心思接近袁世凯,希望在他身边留些位置。
运气不错的是,他的预判没有失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成为了大总统,幕后的杨度更是直接将自己当成了帝王之师。
随后,在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杨度更是成为了直接的推手, 如果没有杨度的参与,袁世凯不一定敢称帝。
虽然他帮着袁世凯,但是他还是秉承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原则,和孙中山等人依旧保持着非常良好的私交,这也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人精。
后来称帝很失败,袁世凯也很倒霉,突然暴毙,还要落个万世骂名。而袁世凯在临死前,曾大骂:“杨度误我!”
此事过后,杨度一心吃斋念佛,反省自己的错误,后来张勋也学袁世凯,想请他出山,但是他没有理张勋。
时间过得很快,国民党掌权了,杨度帮着孙中山左右开弓、周游军阀之间,多次帮助孙中山度过了危难的关头,比如说劝说吴佩孚不要援助陈。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杨度又开始变了,他开始营救李大钊,支持我党,不过很可惜的是,那个时候我党四面楚歌,因此他的营救行动并不成功,李大钊同志牺牲后他也落寞了一段时间,在上海滩这个大染缸里面靠着贩卖字画为生。
但是明珠绝不暗投,黄金必定发光。杨度这么厉害的人,怎么可能会没有人听说过呢?没错,当时的上海滩有三个大佬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当时还没有统一上海滩的杜月笙一眼就看中了杨度,高薪聘请他成为了自己门下的幕僚。
不过杨度有了靠山却绝对不闲着,他还是和我党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为我党承担送情报的秘密任务。在那时起,他就已经算是我党的革命同志,也算是为中华民族的革命贡献了一份不弱的力量。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他还成为了我党同志,专门负责地下情报,和周总理单线联系,不过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在他五十六岁的那年,在上海重病不治,随后一命呜呼。
如果他那时没有死,想必他一定是近代史上最会投资的人,他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所有的机遇。这样的人、这样的功勋,如果能活到建国后,不知会是个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