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兄弟,你听说过“赛车女郎”吗?
别的游戏玩家我不清楚,但如果你是一名玩碧蓝航线的老指挥官,那你肯定略知一二,就算了解不多,起码也知道赛车女郎大概是什么样,并且心甘情愿的take your money了。
恰好最近的新皮肤也是深得我心,如果屏幕前的各位也想了解一下这些舰娘老婆们的新衣服到底是什么来头,那您算找对地方了,这期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赛车女郎”到底是个啥。
首先我觉得咱们还是要稍微了解那么一点关于赛车运动的小知识——别急嘛,不先介绍一下主要部分咱们怎么引入到大家最想看的内容呢?就几分钟时间,应该足够改观你对这玩意“开车绕圈圈”的刻板印象,开始了解赛车运动内容的多样性了。
简单说吧,这是一类镌刻在人类,乃至所有高级生物DNA里的,模拟与猎物或捕食者玩命以催生肾上腺素狂飙的“元”游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化逐渐发展成了今天这样的分门别类;
而在所有这些门类中,如果你享受纯粹的你追我赶,那电光石火间胜负已决(有时候也决生死)的F1方程式赛车无疑会是你的最佳选择,毕竟这是当今世界最牛叉的二十名老司机,驾驶着科技含量最高的专业赛车,在最顶尖策略团队的指导下,在几十圈的赛事里将自己推上理论极限,期间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为胜负的关键,生生把老司机们逼成路怒表演艺术家;
嫌场地赛不够大气爷们?那主打个一年四季雪土飞扬的,看老司机们聚精会神,旋转跳跃,时不时来个旋风冲锋龙卷风的WRC可能会是你的最佳选择;
嫌弃这个不够惊险刺激?那还有印地卡特纳斯卡,每年撞毁的赛车碎片可轻松绕地球好几圈;还不够极限?那就只能是每年一度的达喀尔拉力赛了,虽说大部分时间大家可能都在修车,但哪年比赛没死几个人才是喜大普奔的头版头条……
此外,要时间长的有勒芒24小时拉力赛,不要四个轮子的有摩托GP,嫌发动机不够环保有FE……总而言之,如果你在安利朋友前能像这样做好功课,那……起码被他再次无情拒绝后,也算能问心无悔了吧。
没办法,虽说年年统计赛车运动商业价值都高的一笔,但显然这东西是不太好推广安利的。毕竟首先吧,无论场地赛还是拉力赛,可供外行看爽的热闹是越来越少了,整体观感没啥好说的就是不好看;其次这东西体验门槛高得惊人,对普通人而言实在馋了也只能开卡丁车过过干瘾不说,没经过训练那个体验也是一言难尽,还不如整个方向盘模拟器,在电脑上开会儿地平线呢!
不过话虽如此吧,随着《碧蓝航线》连续几次的赛车女郎系列皮肤,你也许会发现身边某些二次元朋友开始对赛车运动有兴趣了,也许是时候稍做功课,用三次元的赛车女郎把朋友拉进大坑——就算最后结果不尽人意,那在他咄咄质疑为啥这么多场比赛都不见赛车女郎时,你也好有个交代嘛不是?
说真的,尽管如今的流行文化似是理所应当地将香车美女绑定在了一起,但如今的车迷朋友们恐怕已经很难再见识到现实世界的赛车女郎了。究其原因嘛,参考如今西方世界关于性别的那个烂摊子吧,相信你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只是!当你试图回忆起“赛车女郎”消失的前因后果时,也许会发现自己好像根本就不清楚“赛车女郎”究竟是何方神圣:
毫无疑问,那些在比赛前短暂亮相,身穿制服,手举号码牌引导媒体关注自家车队的美女们自然是最“根正苗红”的赛车女郎,那在非正式比赛中负责挥旗发车的热辣女郎又该如何归类?还有那些出现在新车发布会上同样抢眼的靓丽身影,只是偶尔和赛车来上一组写真的专业模特……
答案可能有那么点出人意料,就算是比较严谨地讲,以上这些都算是货真价实的赛车女郎,毕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除开小川罗莎为代表的专业艺人,公认的首批赛车女郎们甚至不是受邀而来的专业模特,只是在担任“车队助理”的工作间隙穿上短靴热裤,以大家都懂的形式帮车队搞搞宣传推广罢了。
不过当然了,随着越来越多的车队厂商意识到,这些年轻靓丽的女孩子们不仅非常有助于品牌曝光,还能大大提升品牌形象,这种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中有了愈发成熟的丰度和广度,可以说已经和探索阶段的兼职女郎们大不相同了;但事实证明,起码在真正懂得市场熟稔人心的看来,有两条核心原则无论如何都应被奉之圭臬:
首先,赛车女郎再怎么“喧宾夺主”依然需要服务于车队品牌,故其扮相虽愈发花枝招展,但总体还应相对保守,保证被吸引来的目光顺利转移到车队品牌上来,和专找豪车合照留念的社交名媛截然相反;
也正因如此,聚光灯下的赛车女郎看似光鲜亮丽,万众瞩目,但本质上仍是车队品牌的附属,再辅以赛车“女郎”的刻板印象,那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无疑就带上了些许“物化女性”的原罪……也算是为其日后发展和最终命运埋下了个不大不小的伏笔吧。
不过以后的事情还是之后再说吧,时间来到八十年代,经过十多年堪称“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野蛮发展后,赛车女郎的概念也作用也开始了有模有样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赛车女郎穿着打扮更具功能性,尤其是1984年“日本铃鹿8小时耐久公路赛”后,人们发现在赛车女郎衣服上印赞助商广告曝光效果还蛮好的,那要换上其他性感制服岂不是……
只可惜如此“歪风邪气”被及时遏制了,而赛车女郎们也纷纷穿上了自家赛车手制服类似的专业服饰——虽说本质上还是印着大logo和各个赞助商的长体连衣裙,但也算是在彰显性感的同时卓有成效地加强了她们与赛车运动的关联,算是大家都满意的折中方案了吧;而恐怕也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的改变,90年代的赛车女郎们也纷纷穿上了带有各种信息的迷你连衣裙作为工作制服……看来大家终于明白了,有时候人的注意力并不会和信息图案大小成正比。
时间来到千禧年后,得益于女性团体的发声,赛车女郎们开始“返璞归真”,可以重新“选择”常规服装作为自己的制服了;只是一来这常规服装上依然写满了广告和logo,二来女郎们有时候不得不考虑甲方团队的要求,“选择”穿上各职业仿装乃至二次元cos服出席活动,差不多已经把“我是自愿加班的”瘫满一脸了。
没办法,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赛车女郎的职业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她们的悲剧性命运,好在有相关组织的及时干预,在千禧年以后的向国际汽联施压帮女孩子们逆天改命:
开赛前出现在场上举牌导引的赛车女郎不再由各个车队雇佣,而是成了由赛事组委安排选拔的工作人员,这样一来由于不牵扯厂商品牌的利益,女孩子们虽说还得在镜头前抛头露面,但至少不必再做人形广告牌了;
只是虽说如此……谁规定“赛车女郎”一定要是女孩子的?这不还是涉嫌性别歧视吗?于是在2015年F1巴西站大奖赛上,组委会相当自信地让“赛车男孩”也站在了展现自我的大舞台上,至于其最终效果嘛……差不多三年之后,国际汽联明令禁止赛车女郎出现在赛场上,从此以后赛车女郎彻底退出了西方世界。
......
有没有众望所归?是不是大快人心?
然而,有趣的是,还没等某些组织宣布胜利,或是观众们发几句牢骚,赛车女郎们已经率先“发声”了——虽说戾气有点儿大吧,但也基本控制好了情绪没把“你丫少多管闲事”骂得太过难听。
也不能怪她们素质低下吧,毕竟被抢了工作换谁都不见得释然吧?而要是真就只是一份工作那也就算了,就别的不说,看看日本的赛车女郎们吧,虽说也逃不掉大型花瓶的命运,但只要稳稳发展也是流量拉满,机会多多:往小了说有机会成为诸如《GALSPARADISE》这类专业赛车杂志的模特,成为能源企业的形象代言;往大了说可以成为写真偶像,甚至由此成为饭岛直子和冈本夏生这样的知名艺人;就算她们面对机遇并不心动,作为普通赛车女郎其社会地位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事实证明,至少在赛车女郎的发源地,也是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日本,赛车女郎们并不会因为啥捕风捉影的理由深感被歧视,反倒是赛车厂商投鼠忌器了起来,有意将赛车女郎升级为“赛车大使”。
只是参考国际汽联2015年的一系列蠢操作吧……你觉得这么自欺欺人地折腾真有啥正面作用吗?而如今颇为死撑的日本赛车女郎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反正我觉得起码在二次元手游里,这赛车女郎的主题角色皮肤够我看一辈子了。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