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编程

浅谈Vue页面级缓存解决方案feb-alive (下)

feb-alive

github地址
体验链接

Vue页面级缓存解决方案feb-alive (上)

在剖析feb-alive实现之前,希望大家对以下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 keep-alive实现原理
  • history api
  • vue渲染原理
  • vue虚拟dom原理

feb-alive与keep-alive差异性

1. 针对activated钩子差异性

keep-alive配合vue-router在动态路由切换的情况下不会触发activated钩子,因为切换的时候组件没有变化,所以只能通过beforeRouteUpdate钩子或者监听$route来实现数据更新,而feb-alive在动态路由切换时,依然会触发activated钩子,所以用户可以放心的将业务更新逻辑写在activated钩子,不必关心动态路由还是非动态路由的情况。

2. feb-alive是页面级缓存,而keep-alive是组件级别缓存

所以在上文中讲到的使用keep-alive存在的一些限制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实现原理

首先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需要开发的是一个页面级别的缓存插件,之前使用keep-alive遇到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是一个组件级别的缓存。那么我们就需要寻找每个页面的特征,用来存储我们需要存储的路由组件vnode,这里我们就需要思考什么可以作为每个页面的标记

两种方式:

  • 通过每个url的查询参数来存储key
  • 通过history.state来存储key

方案一:使用查询参数

优点:

可以兼容vue-router的hash模式

缺点:

每个页面的url后面都会带一个查询参数
每次页面跳转都需要重写url

方案二:使用history.state

优点:

无需附带额外的查询参数

缺点:

不支持hash模式

相比方案一明显的缺点,我更较倾向于方案二,舍弃hash模式的兼容性,换来整个插件更加好的用户体验效果。
接下来看下feb-alive的实现,feb-alive组件与上文的keep-alive一样都是抽象组件,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render函数的

实现

// feb-alive/src/components/feb-alive.js
render () {
  // 取到router-view的vnode
  const vnode = this.$slots.default "htmlcode">
const vnode = this.$slots.default "htmlcode">
// 如果不支持html5 history 写操作则不做缓存处理
if (!supportHistoryState) {
  return vnode
}
// 尝试写入key
if (!history.state || !history.state[keyName]) {
  const state = {
    [keyName]: genKey()
  }
  const path = getLocation()
  history.replaceState(state, null, path)
}
// 有些浏览器不支持往state中写入数据
if (!history.state) {
  return vnode
}
// 指定不使用缓存
if (disableCache) {
  return vnode
}

首先判断了当前宿主环境是否支持history。之后判断当前页面的history.state是否存在对应的页面key,如果没有则创建,并通过history.replaceState进行key值写入。

最后又做了一层history.state判断,因为有些浏览器不支持history的写入操作。

当宿主环境不支持history的时候直接返回vnode。

当route.meta.disableCache为true时,也直接返回vnode

// 核心逻辑
if (vnode) {
  const { cache, keys } = this
  const key = history.state[keyName]
  const { from, to } = this.$router.febRecord
  let parent = this.$parent
  let depth = 0
  let cacheVnode = Object.create(null)
  vnode && (vnode.data.febAlive = true)
  while (parent && parent._routerRoot !== parent) {
    if (parent.$vnode && parent.$vnode.data.febAlive) {
      depth++
    }
    parent = parent.$parent
  }

  // 记录缓存及其所在层级
  febCache[depth] = cache

  // /home/a backTo /other
  // 由于feb-alive实例会被保存,防止例如/home/a 后退到 /other的时候内层feb-alive执行render时候,多生成一个实例
  if (to.matched.length < depth + 1) {
    return null
  }
  if (from.matched[depth] === to.matched[depth] && (from.matched.slice(-1)[0] !== to.matched.slice(-1)[0])) {
    // ...
  } else {
    // ...
  }
  vnode.data.keepAlive = true
}

首先,我们在每个feb-alive组件的render函数中计算了当前的feb-alive所在层级,这是为了解决嵌套路由的使用。

浅谈Vue页面级缓存解决方案feb-alive (下)

每个层级的feb-alive组件实例都维护着当前所在层级的路由组件实例的缓存。这样设计,feb-alive组件只需要关心自身所处层级的情况即可,减少了缓存路由实例的成本。

继续分析代码

if (from.matched[depth] === to.matched[depth] && depth !== to.matched.length - 1) {
  // ...
} else {
  // ...
}

Q: 这里的if条件什么时候成立呢?

答案:被包裹组件是嵌套路由中的父级路由组件

例如/home/a -> /home/b,其中home组件在嵌套路由跳转时不应该重新实例化,因为嵌套路由跳转的时候,父路由组件状态应该被保存,而复用home组件,无需主动设置componentInstance,直接进行key设置复用即可

这里需要重点关注下父组件实例缓存的技巧

cache[key] = cache[key] || this.keys[this.keys.length - 1]
cacheVnode = getCacheVnode(cache, cache[key])
if (cacheVnode) {
  vnode.key = cacheVnode.key
  remove(keys, key)
  keys.push(key)
} else {
  this.cacheClear()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我们一步步分析

当我们首次访问/home/a的时候,home组件对应的是层级为0,也就是最外层的feb-alive需要缓存的vnode对象,这里姑且用feb-alive[0]来描述,此时cache[key]取到为undefined,cacheVnode也是undefined,这样会进入到else逻辑,将home组件的vnode缓存到cache[key]中。

当我们从/home/a 跳转到 /home/b 时,针对home组件会再次进入到上面的代码片段

// 取到的是/home/a页面的key
cache[key] = cache[key] || this.keys[this.keys.length - 1]

取到的是/home/a页面的key,所以之后cacheVnode就可以取到/home/a页面访问时存储的home组件的vnode,这个时候只需要将其key赋给当前的home组件的vnode即可,之后Vue在渲染的时候会通过key复用实例。从而保证/home/a -> /home/b 时,会复用home组件实例。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嵌套路由中父级路由的复用。

其他情况的话就会走else逻辑

1. 普通路由跳转

/foo -> /bar

2. 动态路由跳转

/page/1 -> /page/2

3. 嵌套路由中的子级路由

/home/foo -> /home/bar 中的foo, bar组件

/home/foo/a -> /home/bar/a 中的foo, bar组件,注意a组件依然会走if逻辑,不过其操作没有太大意义

/home/page/1 -> /home/page/2 中的page组件

针对else这层逻辑和keep-alive一样,非常简单

// 根据规则拼接vnode key
vnode.key = `__febAlive-${key}-${vnode.tag}`

// 获取缓存vnode
cacheVnode = getCacheVnode(cache, key)

// 判断是否命中缓存vnode,此处还必须保证两个vnode的tag相同
if (cacheVnode && vnode.tag === cacheVnode.tag) {
  vnode.key = cacheVnode.key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cacheVnode.componentInstance
  remove(keys, key)
  keys.push(key)
} else {
  this.cacheClear()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此处根据key获取到缓存vnode,如果存在则复用实例并刷新key的顺序,否则缓存当前的vnode,供下次缓存恢复使用。
到此,feb-alive核心逻辑阐述完毕。

参考文档

vue-navigation
Vue.js 技术揭秘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